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黄陂一中

黄陂一中

关键词:黄陂一中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黄陂一中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qqid6695160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332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学校简介

黄陂一中创立于1933年,原址位于黄陂古城内,1997年搬迁至新城北郊的油岗,这里东临滠水河,西接航空港,南依盘龙城,北眺木兰山。学校于198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高中;2002年12月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,2003年5月被授予湖北省示范高中称号。黄陂一中是湖北省级示范高中,也是黄陂的第一所中学。该校的前身是由“两岸破冰第一人”胡秋
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  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原的父亲胡康民,于1920年发起创办的前川中学,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首任董事长。抗战胜利后,胡秋原返乡复校并任校长、作校歌,还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校训。1988年10月5日,胡秋原首访大陆时亲自回母校旧地重游,并题诗留念。诗云:一别校园四十年,欣看黉宇兴倍添; 勤仁诚勇当年训,地隔时移心自联。
学校注重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,注重环境育人。校园环境优美,设施设备齐全,是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,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,市绿色学校。黄陂一中的前身系前川中学,首任董事长黎元洪系首义都督、民国大总统,第二董事长夏斗寅亦为武昌首义功勋,后任湖北省主席、陆军上将,1949年曾在汉欢迎解放大军进城。首任校长胡康民是首义后湖北都督府的首任审计科长、继任黄陂教育会长与劝学所长。著名学者、台湾资深“立委”、前川中学首届毕业生胡秋原,1946年回乡恢复前川中学,并任校长,还聘请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书写了“勤仁诚勇”的校训。1988年秋,胡秋原作为“两岸破冰第一人”首访大陆,并专程回访母校轰动世界。20年来,尤其是黄陂一中与台湾交流颇具特色,成果累累,在海峡两岸享有声誉。
2011年秋,两校区共有教职工443人,学生5300人。专任教师中,全国优秀教师2人,省特级教师1人,省级以上骨干教师5人,市、区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4人,区“十大名师”两届共7人,区“名师工作室”名师4人,市、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120人,高级教师139人,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达到20%。
自2010年以来,湖北黄陂一中高考成绩一年强过一年,2010年过重点线(一本批次线)仅279人,但柳洁以610分夺得武汉市文科状元;2011年过重点线353人,首次突破350大关,其中600分以上139人,清华北大2人,文科过重点线89人,至2013年创下高考过重点线578人,600分以上76人的好成绩。
办学条件
承载黄陂深厚的人文底蕴,利用校园优越的硬软条件,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。校园规模宏大,环境幽雅,设施完善,设备齐全。建有校园宽带网、校园闭路电视监控网、校园通讯网、校园电视台、校园广播台等“三网两台”,多媒体教学终端覆盖所有功能室;办有教育期刊《自主教育》、文学社刊《荷尖角》、团刊《磨炼》和校报《黄陂一中报》等“三刊一报”;设有市区
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教学楼

  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教学楼

政府资助贫困生基金、旅台黄陂同乡会奖助学基金、蔡勋奖助学基金、香港郭氏嘉里资助基金、肖亚亮奖助学基金、宏志班资助等多项“奖助学基金”,及香港善施会、知名校友和社会成功人士等的奖助学活动,每年发放奖助学金160余万元;还辟为“武汉市涉台教育基地”,并与台湾嘉华中学、金瓯女子中学结为友好交流合作学校。
学校紧扣时代发展脉搏,坚持“以人为本,自主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不断实践和完善“自主教育”模式,着力外塑形象、内挖潜力,彰显优势,形成鲜明的“人文教育”特色,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。高考大学本科上线率达92%以上,重点大学本科上线率均在30%左右,一批批学子跻身清华、北大等名校。2009年5人考取清华、北大,创本校历史纪录;2010年3人考取清华北大,其中柳洁同学摘得武汉市文科状元桂冠;2011年高考上一类重点线353人,创本校历史纪录,600分以上学生达139人,其中20班的刘通同学、但振康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。
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升,先后获得的综合荣誉有:“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”、“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”、“中央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基地”、 “省示范学校”、 “省文明单位”、 “省绿色学校”、 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”、 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”、 “市依法治校示范校”、 “市教育管理年先进学校”、 “市民主管理五星级单位”、 “市化学学科基地”,学校正沿着内涵式发展道路,以矫健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北宋理学家程颢曾感叹黄陂前川风景秀美,人杰地灵,于是作诗《春日偶成》以赞誉: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的确,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“鲁台望道”黄陂,在二程故里上,黄陂一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熠熠生辉。
黄陂一中创建于1933年,原址位于前川古城内,1997年搬迁至双凤亭旁、桃花岗上:东临滠水河,西接航空港,南依盘龙城,北眺木兰山。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:两获意大利加勋的万子美、著名画家冯今松、央视主持人王利芬、中国首席潜航员叶聪等等,学子的成就诠释着学校的办学效益。
办学理念
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  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学校十分注重办学理念的提升和贯彻。学校的办学理念是:为学生终生发展而教,为学生终生幸福而导。培养目标是:着力培养人格健全、基础扎实、体魄健康、个性鲜明的新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。构建起自主教育模式,突出文科教学和人文教育特色。
2012年,黄陂一中一本突破400人,其中文科贡献91人。据了解,早在10多年前,在创建省市级示范学校时,专家们就指出黄陂一中“文科特色鲜明”(在该校历史上,两度产生省文科状元,“状元姊妹花”曾被传为佳话)。文科一本保持70人左右,2011年柳洁勇夺武汉市文科状元,2009年陈飞等5人考取北大、清华。
向正坤校长说,文科是学校的一大亮点,为了让文科特色更鲜明,学校一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;二是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,注重文综知识与能力的整合;三是合理利用黄陂地域优势,发掘课程资源,开办唐宋诗词班,开发校本课程;四是重文不偏理,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。
学校管理
不断创新学校管理。通过实施校长负责制、干部聘任制、教职工全员聘任制、岗位责任制、目标管理责任制等,激发潜能,调动积极性。着力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,提高教师素质和业能水平。努力推进学科组建设,形成团队优势;启动名师工程,造就拔尖骨干;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机制,缩短教师成长周期。除了本校自培外,还注意引进区内外优秀教师,补充新鲜血液。学校先后被评为“中央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基地”、“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”、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、中国教育学刊学科研究基地等。该校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220人次,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13篇。
学校正在进一步创新机制,锤炼内功,丰富内涵,以期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效益,把示范学校品牌做得更大更亮更领导机构
校长:向正坤
副校长:冯友运 黄明华 刘中荣 方恒华 戴永毅
党委书记:黄国初  委员:冯友运 向正坤 黄明华 雷继全 梅传志 李中秀 刘中荣
纪委书记:雷继传
工会 主席:梅传志  副主席:刘延军
办公室 主任:李细化  副主任:李细华
教务处 主任:翁华木  副主任:程文宽 罗畅
政教处 主任:王胜  副主任:敖三娥 肖昌国
教科处 主任:李曼丽  副主任:赵继峰
总务处 主任:刘延军  副主任:童志群
团委 书记:梁治龙
高一年级 主任:张立华
高二年级 主任:杨建国
高三年级 主任:朱建群

名师风采

语文组:吴君,黄明华,刘清旭,李曼丽,彭佩君
数学组:卢琼,刘长春,翁华木
英语组:丁业宏,罗婷
物理组:何崇荣,
历史组:彭飞鸿,陈瑞明,
政治组:周翠,喻祖发,
生物组:段志军、易永春,张立华
地理组:刘栋向,向正坤,胡金玲
化学组:段昌平,朱建群[1

知名校友

万子美意大利华侨,1943年1月5日出生于湖北黄陂,1965年黄陂一中毕业。1980年作为《光明日报》首席记者派驻马可波罗的故国意大利,现任意大利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,意大利华商总会副会长,意大利欧华国际贸易暨服务有限公司总裁。 万子美先生在中意文化和经济交流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曾三次荣获意大利国家最高荣誉——“共和国功勋骑士”勋章,是意大利及至整个西欧华人、华侨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。
  冯今松,湖北黄陂人,1952年毕业于黄陂一中,1957年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。现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,文化部属中国画研究院院委,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。有诸多作品在中国各大城市及德国、日本、美国、韩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、出版、发表、收藏,受到极大好评。
  王利芬女士,武汉黄陂人,81届黄陂一中毕业,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。原央视《新闻调查》高级记者、编导,现《对话》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。在《新闻调查》工作期间,曾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,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著称,采访过克林顿等著名人物,做过大量时政新闻的深度报道,代表作有反映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,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和重视,其潇洒幽默的主持风格也受到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  李志祥,1964届黄陂一中毕业,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、教授。
  刘继兰,1961年黄陂一中毕业,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、教授。是黄陂一中吸收的第一名学生党员。
  张松波,1965年黄陂一中毕业,武汉大学测绘学院(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)研究员,测绘遥感信息技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随国家队第四次赴南极考察。
  黄承堂,1960年毕业于黄陂一中。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、教授。
  郭保芹,1960年黄陂一中毕业,任国务院外文局外文社副编审、《中直党建》编审
  任士焱,黄陂一中64届毕业生。现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、博士导师。兼任中国计监测试学会电磁专业委员、国家教育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成员。
  汪振华,1963年在校学习期间应征入伍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政教室教授。
  郑永流,1974年黄陂一中毕业,获法学硕士、博士学位。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,德国萨尔州大学客座教授。
  蔡明忠,1964年黄陂一中毕业,现为外交部世界知识出版社经理部主任,北京翻译服务公司总经理、编审。
  周翔,1956年毕业于黄陂一中,现为湖北省自学考试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;湖北省经济管理大学党委书记;
  张子清,1951年黄陂一中毕业,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
  陈昌群,1962年毕业于黄陂一中,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。
  李乐意,1982年毕业于黄陂一陂,北大历史学博士。现就职于中共中央宣传部。
  刘向军,1987年毕业于黄陂一中,清华大学博士生,韩国首尔大学博士后。现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[2]

教育改革

(1)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均衡性、综合性与选择性的原则,重建新的课程结构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
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校园风光

  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校园风光

现:一是建立由分科课程、综合课程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。二是关于必修课和选修课。选修课的开设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,高中选修课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。三是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。 (2)制定新的课程标准。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。力图通过制定标准的形式,从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目标,注重学生体验、学科知识和学会发展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,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的理念。
(3)改革课程实施(教学)的过程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。
(4)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。中央、地方、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学有所长的人士均可参加到教科书的建设中,最后由国家审查出版。
(5)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。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是:“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”。现课程评价的做法重结果轻过程,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,影响了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(6)实行三级课程管理。三级课程是指国家、地方和学校,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,结合实际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,培养学生的能力。
(7)教师的培养与培训。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,而是与专家、学生及其家长、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;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“教书”的匠人。而是拥有现代教育理念,懂得反思技术,善于合作的探究者。
(8)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。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原则是“先立后破”,先实验后推行,是此,国家建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区,从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取得经验,然后推行。

教学成果

优质课

陈建国李静胡军《抄检大观园》省2004年学校教育电视作品录像课二等奖
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  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郑先端2003年区口语写作教学及复习备考研讨课一等奖2003年区“走进新课程”优质课一等奖
朱建群2004年市高中化学优质课二等奖
肖昌国2004年区第三届职工素质工程读书演讲比赛优秀奖
马智国 电教录相课《甲午中日战争》获省级一等奖、国家电教馆评比二等奖;市、区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,课件《第二次工业革命》被湖北省电教馆评为省级二等奖,先后被评为“黄陂区师德标兵”、“黄陂区十佳百优班主任”、“黄陂区十佳青年班主任”、 “黄陂区优秀青年教师”、“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”、所带班级被评为“武汉市先进班集体”。

课题研究

课题研究

  课题研究

《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》2002.5(获课题一等奖)张品正 陈建国 刘清旭 杨建国 赵继峰 黄冰雪 许亚琦
《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02.10(获价段性成果一等奖)张品正 黄明华 刘清旭 敖三娥
《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条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》中国教育学会化专业委员会2006.6卢琼 段昌平 姚建华 李忠平 胡祖艳 王龙
《农村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》湖北教科所2006.12卢琼 翁华木 李曼丽 陈丽君 熊惠彬 黄冰雪

所获荣誉

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  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

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。高考升学率均在97%以上,重点大学升学率均在30%以上。文科特色鲜明,文科高考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。2000年以来,学校先后被授予“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湖北省安全文明单位”、“市文明单位”、“市民主管理五星级单位”、“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”、区“文明城市创建立功单位”等等。[1]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